首页» 政务公开» 他山之石» 深圳高校频频牵手诺奖得主

深圳高校频频牵手诺奖得主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7-10-30    点击数:
 

“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均在很多随机巧合的因素控制之下,现代医学如何凭借先进的技术发现来研发具有高度精准性的药物,在高度个体化的药物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治愈大部分的病?”日前,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J·切哈诺沃正式受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杰出大学教授。他通过“大师课堂”讲座,与学生分享了上述当今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里的热点话题。

阿龙J·切哈诺沃是港中大(深圳)引进的第三位诺奖得主,此前该校已引进阿里耶·瓦谢尔、布莱恩·科比尔卡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并分别建立由其领衔的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校方还透露,下月将迎来第四位诺奖得主加盟。

事实上,深圳不少高校都引进诺奖得主,助力学校自身及深圳发展。如南方科技大学引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成立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引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组建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深圳大学则引进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合作。

诺奖得主为何愿与深圳结缘、深圳高校又缘何要引进诺奖得主加盟?这些国际顶级专家在深圳高校具体从事哪些工作?他们的加盟将为高校自身及深圳发展带来什么?南方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诺奖得主为啥愿与深圳高校结缘?

看好“中国市场+深圳创新氛围+高校潜力”

在南科大慧园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开展实验,这是深圳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院。该研究院依托南科大,围绕“精准催化”,在诺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亲自带领下,在南科大和深圳部分已有高端人才的基础上,面向全球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目标建成全中国最重要的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基地和一个开放式的、世界顶级的科研中心,为深圳、中国培养诺贝尔奖级别的人才、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

罗伯特·格拉布斯是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同时也是全世界被引用率最高的化学家之一,他以Grubbs催化剂为核心平台技术,创建了Materia等涵盖新材料、清洁能源、医用材料、绿色化工领域的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巨大成功。其为何愿与南科大、深圳合作?

南科大化学系主任、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同时也是罗伯特·格拉布斯同门师弟的张绪穆介绍,根据美国能源部科学署估算,催化相关产业的贡献占全球GDP约为35%。精准催化是格拉布斯教授获得诺奖的原因,也是他最擅长的领域。早在6年前,格拉布斯就想设立一个研究院,在基础研究层面、在催化领域做出突破性、颠覆性研究,进而进行研究成果的应用、产业化等,此前其曾考察过中国其他一些城市,但因为看重深圳的创新氛围和潜力等原因,最终决定来到深圳,依托南科大建立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该研究院于去年10月12日挂牌成立。

“去年在深圳坐电梯时我就在想:哇,我从来没坐过这么快的电梯。这种快节奏和方向感在我驻留深圳期间一直伴随着我。”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以独特的切入点,描述了其选择深圳以及港中大(深圳)的原因——发展速度迅猛,未来潜力无限,“深圳是我和夫人去过的最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而我也喜欢跟港中大(深圳)这所大学脚踏实地、活力无限的同事一起进行科研工作。”

有观点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与机会,深圳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创新氛围浓厚及引才力度大,深圳高校发展迅速、潜力大等成为不少诺奖得主选择深圳及深圳高校的重要原因。对此,港中大(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宝亭颇为赞同,“比如医药研发在美国已经比较成熟,在中国会有更多的机会。而深圳被称为中国的硅谷,不仅是成果产业化之地,而且是前沿科技产生地,且深圳引才力度和机制都很有优势。”

对于深圳高校为何青睐引进诺奖得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认为,目前中国的科技和教育正处于一个新语境中,科技和教育合作是必然趋势,引进优质科技资源助力教育成为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途径。诺奖得主不仅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在源头创新方面也最有话语权,引进诺奖得主和他的团队对高校实施创新教育有推动作用。

“此外,现在全国都在大力倡导原创教育、创新教育。诺奖得主和他的团队进驻高校后必然在高校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学生在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的同时还能接受源头创新的熏陶,从这一点来说也是教育改革的创新。”李凤亮说。

诺奖得主在深圳高校做些啥?

重心在科研,同时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我认为我的职业生涯目前为止,能够说明一个普通人取得一定的成功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努力、坚持、运气以及家庭、朋友和同事的大力帮助……”1个多月前的港中大(深圳)2017年度入学典礼上,诺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向新生真诚分享其成功经验。他还特别勉励学生勇于挑战,为解决人类社会的焦点问题而努力。当天的入学典礼,诺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也出席。

港中大(深圳)可谓诺奖获得者引进“大户”,该校校长徐扬生表示,学校引进诺奖得主,并组建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不是“作秀”,是推动大学科研发展的长远大计,“大学把这些世界知名科研工作者的团队引进来,他们的学生、副手有机会在大学安心地做科研,但让他们光是做研究是一种浪费,科研的成果应该作为教育资源提供给高校学生。诺贝尔奖得主在港中大(深圳)担任杰出教授,会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分享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资讯。”

根据设计,港中大(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将围绕以受体为靶向的创新型新药的开发研究,并将积极与世界顶尖药企开展合作,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

朱宝亭告诉记者,除了日常通过互联网交流指导外,布莱恩·科比尔卡每年会回到港中大(深圳)四五次,与研究院独立研究员讨论研究课题,在全校召开讲座,举办专题研究会等,“研究院的很多事情他都会亲自参与,比如对研究院的未来发展、开展的研究领域进行设计和指导,推荐优秀人才加入等。”今年9月,布莱恩·科比尔卡在港中大(深圳)时,现场考察研究院每一间实验室,并关注实验室怎么设计、实验桌怎么摆放等细节,严谨和敬业的态度让朱宝亭印象深刻。

“科比尔卡教授在我们这里工作的重心还是科研,但科学研究本身与人才培养也密不可分。”朱宝亭说,诺奖得主非常忙碌,给学生教授系统的基础性课程并不现实。但他们会通过讲座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科技前沿,为他们打开视野的同时启发思维。朱宝亭强调,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是一个开放平台,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加入。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对于学生来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学实践资源。据其介绍,今年暑假就有10位本科生在研究院里参与相关研究,甚至有留学生利用暑假回国的时间跑来实验室学习。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诺奖得主在深圳高校的重点落在科研,但同时也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倾注心血。

张绪穆告诉记者,格拉布斯每年有1至3个月在深圳开展和指导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工作,同时也会长期跟进实验室研究进展。尽管行程非常紧,但每次都会抽时间与南科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格拉布斯鼓励学生成为有足够热情的研究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更要清楚自己擅长的东西。除了热情,更要清楚自己的才能在哪里。

托马斯·萨金特担任北大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并负责该研究机构的组建工作。该研究所除了聚焦全球宏观经济等前沿,还将把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使命,将为北大汇丰商学院研究生开设高级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计算机语言与数量经济学、人工智能学习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北大汇丰商学院将为此开启数量经济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金融硕士项目中开设“金融科技(Fintech)”专业方向。托马斯·萨金特本人也将亲自参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博士开设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

诺奖得主为深圳及深圳高校带来啥?

带来高水平团队 助力深圳源头创新

记者采访了解到,诺奖得主的“品牌效应”会直接为相关高校及深圳带来高水平团队,让高校及深圳成为该科学领域的人才“聚宝盆”,而这不仅将提升高校在该科学领域的教学教研水平,也将大大提升深圳在该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深圳源头创新并加快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团队,可谓“大咖”云集,包括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40位杰出教授(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200位研究骨干的人才层次团队,目标直指建成美国贝尔实验室、德国马普研究所一样的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研究院成员均拥有极强的产业转化能力。

多位诺奖得主聚集港中大(深圳)产生的辐射效应同样不可小觑,朱宝亭认为,目前该校引进的三位诺奖得主研究领域相近,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聚才的同时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的招生和人才招聘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据了解,在北大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托马斯·萨金特会将其目前的国际团队引入中国,对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萨金特不仅是经济学大师,而且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创业前沿领域也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这些内容与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前沿趋势高度契合,可以服务于相关新兴创新产业的发展和政府决策。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诺奖得主及团队进驻高校会给高校带来杰出的研究团队和学科带头人,这必将使其在某一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同时,诺奖得主在高校设立研究院也给众多高精尖人才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载体,给很多想回深圳发展的科研人才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环境。

“对深圳而言,诺奖得主进驻高校还将给深圳的产业创新插上原创的‘翅膀’。”郭万达表示,科学的发现带来原创的技术,原创的技术带来产业的创新,诺奖得主的科学发现给深圳的产业创新带来源动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给深圳的创新体系注入新的活力,使深圳区域创新生态链更加完善。

李凤亮认为,深圳实施包括组建十大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在内的创新十大行动计划,目的是大力推动源头创新。诺奖得主及他的团队引进至深圳高校,将大力推动深圳汲取世界最先进科技的能力,对深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重要意义,诺奖得主与高校合作将吹响深圳新一轮源头创新的号角。李凤亮同时指出,引进诺奖得主不能盲目引进,要做到“面子”和“里子”相结合。高校在引进诺奖得主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学科匹配度以及高校科研团队、科研室的支撑力度。他还认为,深圳高校引进的诺奖得主及研究院如果可以实现协同合作、创新,将为深圳源头创新带来重大利好。

徐扬生也表示,引进诺奖得主不能盲目、刻意,只有诺奖得主真正“做事”,如建立相关研究院所开展科研、带团队进驻等,才能真正为高校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以及深圳的源头创新助力。

诺奖得主给深圳学子的建议

成为一个有足够热情的研究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更要清楚自己擅长的东西。除了热情,更要清楚自己的才能在哪里。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

首先,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第二,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有榜样和导师;第三,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并找到扬长避短的方法;第四,掌握生活的平衡,即学术研究之余享受充实的家庭生活。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

要遵循好奇心,如果有什么事情,你发现你不懂,而且你想要弄明白,就要坚持把这件事情搞清楚。在别人说“这个问题很傻,你可能到时候就明白了”的时候,要尝试去找到自己的理解,虽然可能到最后都得不到真正的新发现,但是在利用自己的方式和时间去探索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很多。如果最终想走进学术生涯,把目光放到长远来看就会发现,教学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大学中。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东尼·莱格特

一、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这种机会。

二、与同学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方法。

三、从理论到现象的推演法和从现象到理论的归纳法是两种研究精神。

四、注重新现象、新方法,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

五、研究生找课题过程中感到沮丧是普遍的现象,因为他在开创以往没有的东西。

六、兴趣、准备、突破是研究中离不开的三步。

七、有好的想法不要轻言放弃。

八、平日学习中要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

 

 

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1497号-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365bet亚洲备用
推荐使用IE7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