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他山之石» 武汉“双百万”计划 引爆全国“人才争夺战”

武汉“双百万”计划 引爆全国“人才争夺战”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09-27    点击数:
 

中部六省,地处中原腹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片孕育出华夏文明的古老土地,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谱写出一曲中原逐鹿、竞相崛起的壮丽华章。

填平“塌陷” 中部六省分头突围多极崛起

2006年,中部崛起战略刚刚提出,正在美国企业工作的闫大鹏没有想到,他会长居在武汉东湖之畔。地处武汉东南角的东湖高新区,虽是我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的诞生地,但一度被戏称为“被武汉地图遗忘的两厘米”。

在一次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上,闫大鹏被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相中”。“对方负责人从广州赶回武汉,又连夜追到北京,我们彻夜长谈,一拍即合。”

很快,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5年来,冠在武汉头上的国家层面战略不下七八个。闫大鹏牵头的科研脚步也在加快,中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4年前问世,首台两万瓦光纤激光器预计明年投用。

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连北,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然而,一段时期,中部发展质量比不上东部,发展速度又不如西部,一度陷入“中部塌陷”的焦灼之中。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六省分头突围、多极崛起的路径更加清晰:湖北打造重要“战略支点”,河南发挥“支撑作用”,安徽成为“创新极”,湖南提出“开放崛起”,红色江西绿色崛起,山西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5年内,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双百万”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引爆全国新一轮“人才争夺战”。新规施行至今100余天,已有5万多名大学生落户武汉。各地“求才若渴”之心,成为当前中部省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生动注脚。

加速“蜕变” 中部崛起站上历史新起点

环顾广袤中部,过去一提产业结构,六省都离不开钢铁、有色、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在国家战略牵引下,六省过剩产能加快出清,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

素来不显山露水的安徽,已拥有6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进入全国前十。

在有豫章故郡之称的南昌,每到夜晚,一江两岸同时上演LED灯光秀,这是一座对“光源”有着特殊感情的城市。

在中国大粮仓河南,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200亿斤左右,不仅养活了一亿人,每年还调出400亿斤原粮和加工品。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河南往前一步,要把食品摆上“百姓餐桌”。

“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坐惯了“煤老大”位置的山西,近年来主动“让位”,不在产量上做文章,转攻“煤科技”,“傻大黑粗”的煤炭产业正在“脱胎换骨”。

从更高视角俯视,从北到南,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一个个城市群就像一条项链上闪亮的宝石,串起六省崛起之势,划出一条条优美的上扬曲线。

抢抓机遇 倾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东部沿海、西部沿边地区再次迎来战略机遇。既不沿海,又不沿边的中部六省怎么办?

这一次,中部省份不再踟蹰。

2013年7月18日,一声悠长的汽笛声,满载中东部地区货物的首趟中欧班列(郑州)开行。

“作为陆上交通枢纽,郑州物资丰富,但不靠海、不沿边,长期是国际物流的洼地。”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文俊说,4年多来,中欧班列(郑州)国内集货半径超过1500公里,国外货源范围覆盖24个国家的121个城市。

2014年7月,湖北阳逻港开通武汉至东盟4国试验航线,打通了中部地区通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中部地区货物进出口泰国和越南分别缩短6天和4天。

湖南将开放的目光瞄向蓝天。今年5月,长沙获批为全国第七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紧接着,依机场而建的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目前已实现进出口1亿美元,明年有望突破30亿美元。

铁路、水运、航空大通道打通后,内陆中部变身开放前沿。

去年9月,位于赣南革命老区的赣州港获批全国内陆第八个永久对外开放口岸。没有木材资源的赣州市南康家具产业,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一个“无中生有”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扬帆起航。

在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流水线的工作人员娴熟地将大小不同的包裹分拣,有的包裹上标注的是日文,有的标注的是英文……在车间大门口,“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巨大的标识牌格外引人注目。

“未来,中部的科教优势、地域优势还将进一步释放,中部崛起不仅要填平洼地,还要隆起高地、创造高峰,这对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全国经济转型,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都将具有特殊意义。”欧阳康说。

中部“赶考”新经济

记者梳理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的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GDP增速位于6.9%至9%之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势头强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中部六省相继出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制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设立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集中全省力量和资源。

山西省,我国最主要的煤炭产区之一。长期超负荷的开采,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去年底以来,山西省提出按全省2%左右的国土面积布局开发区建设,每个县设立一个省级开发区,每个地市设立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以此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高地。

江西省,今年上半年以9%的GDP增速位列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领跑,增加值增速超过11%,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支柱产业。

“中部崛起要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之路。”区域经济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认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中部同样可以和国际一流的创新资源对接,“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通过创新驱动,中部省份一改过去主要承接产业转移的局面,在一些高精尖领域异军突起。比如,安徽的量子通信、语音识别,湖南的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湖北的光电产业,河南的可见光通信等,都取得了世界级的创新成果。

位于武汉东湖之畔的长飞光纤,去年光纤、光缆及光纤预制棒三大主营业务,全面问鼎世界第一,今年总收入有望突破百亿元,诠释了一根玻璃丝的“中国传奇”。

展望未来,人才将是比拼新经济的关键。目前,中部6个省会城市均出台了人才引进计划。拥有上百所高校资源的湖北省,2016年首次超过六成高校毕业生留鄂工作,逐渐摆脱“楚才东南飞”的困扰。

9月21日,高铁列车在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上正式开跑,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带入“2小时经济圈”。中部六省,在经历“不东不西”的区位尴尬后,如今架起“米”字形高铁网。穿越山川,串起城市乡村,高铁呼啸之处,生产要素汇聚。一条条高铁经济带正在催生中部地区发展变局。

中部架起“米”字形高铁网

继2016年京广、徐兰高铁在郑州“十”字相会后,郑州至万州、合肥、太原、济南的放射线路正以“四路并进”格局推进。

2015年底,动车开进赣瑞龙铁路,拉近了赣南闽西革命老区和东南沿海的距离;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途经山西19个县区,几乎县县设站,列车“蛙跳”式相错停站,使晋南沿线各县群众圆了高铁梦。

担当中国高铁自主化重任

除了密集的高铁网络,中部同样是高铁研发与制造的主力,是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高地。作为高铁动力之源,在京沪线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的“复兴号”的牵引电机均产自湖南和山西。中国高铁营业里程世界第一,其中近一半由位于湖北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完成。

一直以来,轮轴是我国高铁制造的弱项。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公司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高铁车轮、车轴从冶炼到轮对总成的工序全覆盖,60万公里试验性运营表现与进口车轮相当。

“中部造”动车等轨道交通产品,还担当了中国装备“出海”先锋,出口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高铁经济带牵引中部崛起

依托高铁的“虹吸”效应,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加速向中部汇集,城镇骨架拉开,新兴产业涌现。一个个高铁枢纽交相辉映,一条条高铁经济带辐射延伸,带动沿线产城崛起。

据测算,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700公里为半径的圆,可覆盖我国3.5亿-7.2亿人口。而这两个圆都在两小时高铁圈内,经济效应不言而喻。

高铁改变了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格局,“江西风景”借高铁驶往全国。内陆腹地江西上饶因高铁“骑跨式”交会一跃成为门户城市,旅游客流“井喷”。

高铁开通后,湖北借助珠三角“腾笼换鸟”加快产业转移承接,推动了制造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重组效应”凸显。

 

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1497号-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365bet亚洲备用
推荐使用IE7以上浏览器